几年也当广造海船,培养水手壮丁,为买活军抽手做准备。”

“而平辽之后,少了建州这心腹大患,举国上下,财政自然宽和,其时买活军又有何可惧?倘若其真如所言,往南边开拓,便封谢六姐一个南藩,于我们又费什么事呢?买活军一年占两县而已,再过十年都未必能占走之江、福建,再说这两省多山,一向不算什么鱼米之乡,远不如湖左、湖右,比江南省自然也是远远不如,纵有高产稻,这些年来,我们不断以盈利向买活军买粮,其必然也没有太多盈余。待到缓出手来,以举国之力,又有天下的大义在,何愁对付不了一个买活军呢?”

到底是尚书级的官油子,这番话说得入情入理,婉转动听,众人眼前仿佛都展开了一副画面,就连九千岁也不由得微微点头,似是已经完全沉浸在了想象之中。只其余几名心腹对视一眼,都从眼神中看出笑意:这崔蓟州为何提议将衙门设在甬城港?便是因为他兄弟正在之江道担任总兵的缘故,肥水不流外人田么,由王知礼喝头道汤,其余的分润还能少得了崔家人的?

不过,九千岁在朝中的文臣党羽之中,便是这崔蓟州最受重用,除了他善于体察上意之外,还有一点,便是他这个人办事很妥当,懂得分润好处,善于打点,自从认了九千岁这个干爹,在朝中扶摇直上,如今已是笼络了不少能员干将,今日这些心腹之中,文臣号称‘五虎’的都赫然在座,便隐隐以他为首,因此众人心中虽然各有看法,但面上却依然是十分捧场,都道,“崔兄果然胸有丘壑,好赞划,好心机,如此借买活军之力,先平西、闯、再定辽东,我危局可解也!”

这赞划中最妙的一点,当然还是免去了买活军的定性问题,因为定性问题是最能拖延时间的——如果定为反贼,就不能有之后的贸易,必须做出攻打的态势,这是阉党极不乐见的。而如果定为义军,那么之后买活军和朝廷开战时,最先背锅的就是这个主持定性的人,谁也不愿承担这个政治成本,因此一旦谈到买活军的定性问题,朝野间必定是奏本来回,唇枪舌剑,免不得又要拖延几个月,甚至惹来许多不必要的风波。

倒是如今这般,直接绕过了定性,把一切都交给‘之江辽饷帮办衙门’,至于甬城港的船有没有装着辽饷,这些辽饷从哪里来,京城的大臣们鞭

章节目录